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余宝珠
羊城晚报近期持续跟进的东莞“围村收费”问题有了最新进展。8月27日,东莞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总指挥部办公室召开东莞市村(社区)加强停车规范管理媒体通气会,向公众通报东莞村(社区)围蔽停车管理整改工作的最新进展。根据相关法规,对村道、乡道等公路及公路用地设卡收费是严禁的,发现违法违规将立即整改。记者在会上获悉,东莞已实施围蔽管理的村(社区)有个,这其中设置的闸口涉及公路用地范围的,有51条乡道和条村道共.7公里。目前,这些违法设置的闸口均已完成整改,通过采取拆除闸口栏杆或对闸口设施进行拆除、迁移等方式整改。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贺贤在现场表示,东莞对于存在违法违规以及不合情理的围蔽管理收费行为,坚决立行立改,但并非所有围蔽管理、收取停车服务费的设置都存在违法违规情况。据介绍,东莞村(社区)围蔽停车管理对于加强村(社区)规范管理有很大的作用,东莞市近期将研究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对村(社区)停车管理在运营、收费、管理等进行统一规范,推进东莞市村(社区)停车共建共治共享。
现状:停车缺口超万个个村(社区)开展围蔽管理
随着东莞全市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像大多数大城市一样,“停车难”也是东莞市的民生痛点。“停车难、停车乱逐渐成为人居环境发展的掣肘。”刘贺贤在会上指出,截至年6月,东莞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万辆,位居全国第十、全省第二。而据相关停车资源普查数据统计,东莞全市机动车停车资源供给约万个,缺口超过万个,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据统计,东莞市常住人口万、户籍人口.88万,非户籍人口占大多数且分散居住在全市个村(社区)中。而东莞村(社区)内部道路仅能提供10.73万个公共停车位,尚难以满足内部停车需求。“停车难”大背景下,东莞不少村(社区)采取围蔽管理,利用村(社区)集体公共资源,规划建设停车设施,加强规范停车管理。截至年8月5日,东莞已实施围蔽管理的村(社区)有个,其中已实施收费的有个,均按照东莞市发展改革局《关于调整我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东发改〔〕号)文件要求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而在运营方式上,主要有村(社区)自主运营或委托第三方运营两种模式。
刘贺贤介绍称,作为村(社区)进行停车管理的其中一种手段,围蔽收费有兼顾效率和控制成本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社区)内部停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泊位周转率,有助于清理长期占道或无人认领的车辆、优化村(社区)内部停车资源供需结构,不仅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有所提升,同时在治安联防、疫情防控等方面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利于建设平安社区,加强基层治理。
事实上,一些管理完善的村(社区)也享受到了围蔽管理的红利。位于东莞市南城街道石鼓社区,将社区当作一个大型小区来管理,对辖区内车辆实行24小时围蔽管理。现在,石鼓社区道路通行和停车秩序大大改善,还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如今,该社区原有个公共停车位(小车),已经增设到约个(小车)、大型货车位68个,有效缓解社会临时停车的需要。另外,社区围蔽管理对所有车辆收取停车服务费,将每年收取的停车费“用之于民”。据石鼓社区宣传委员李观达介绍,停车收费费用不高,但由于车流量大,社区每年可以收到四百多万元的停车费,扣除管理成本费用,剩余的费用都用于“敬老金”。社区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在每年春节、中秋节都可以领到“敬老金”福利,共同享受社区停车管理带来的成果。停车管理收费不仅有效解决了该社区居民的就业,有效解决了道路维护经费,还带动社区治安案件、交通事故出现明显下降。
整改:“重收费轻管理”现象仍存违法闸口已整改
虽然实施停车围蔽收费管理有效改善了村(社区)内部停车秩序,但杜绝乱停乱放现象及其引发的投诉纠纷依然是村(社区)停车管理的难题。刘贺贤透露,东莞个别村(社区)围蔽管理存在方式简单粗放、不规范等问题。其指出,东莞部分村(社区)闸口设置及停车泊位划设不规范、不合理,存在在城市道路、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收费闸口的现象,停车泊位存在能划尽划、不按规范划设的问题,影响道路通行效率,增加道路安全事故风险。同时,存在收费政策不公平现象,部分村(社区)制定的停车收费政策,对居民自有车位和公共停车泊位没有细化区分,并且对本村村民和非本村村民实行差异化收费,导致收费不公的信访投诉时有发生。还有,在停车管理的监管和服务缺位,个别运营方为保障经营收益,尽可能增加停车泊位数量、简化管理降低成本,重收费轻服务、乱停乱放现象依然存在。
对上述问题,东莞市高度重视,由东莞市交通运输局统筹组织各镇街(园区)对辖区村(社区)围蔽区域涉及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的行为进行排查、整改。根据各镇(街道)排查数据统计,东莞市村(社区)围蔽管理设置的闸口涉及公路用地范围的,有51条乡道和条村道共.7公里。目前,东莞各镇(街道)村(社区)根据法规要求和结合实际,采取拆除闸口栏杆或对闸口设施进行拆除、迁移等方式,已完成在公路上违法设置的闸口的整改。但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并非所有围蔽管理、收取停车服务费的设置都存在违法违规情况。
记者27日在东莞市东城街道牛山社区现场看到,牛头村入村闸口栏杆已经被拆除。据介绍,牛头村围合范围内有约米涉及村道C-景怡路范围,目前已暂停收费并着手开展制定整改方案,下一步拟将原收费闸口拆除,在村内部道路范围重新围合、设置闸口。
表态:近期将出台指导性文件统一规范
在当天的通气会上,东莞相关部门再次明确表达,对于存在违法违规以及不合情理的围蔽管理收费行为,坚决立行立改;对于做得不规范、有失公允的地方,将进一步改进完善。
接下来,东莞将多举并措,进一步推动解决“停车难、停车乱”的突出问题,促进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协调、可持续发展。据介绍,东莞将加快推动停车管理办法出台,完善东莞市静态交通管理政策体系;推动市镇两级进一步细化完善停车设施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停车资源统筹整合,盘活存量、增加供给;加强完善停车收费调控措施,提高停车泊位周转率和利用率;充分运用智慧停车云平台,推动停车信息数据高度覆盖、共享共用;强化执法,常态化综合治理停车秩序;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市民群众文明行车、停车意识。
在村(社区)规范停车管理方面,东莞市近期将研究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总结推广示范点做法,对村(社区)停车管理的设置范围、设置流程、设置标准、运营管理方式、收费服务、费用使用、停车秩序管理等进行统一规范,推进东莞市村(社区)停车共建共治共享。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吴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