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举办“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文聪
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据东莞市卫生健康局通报,今年1月-10月,新报告现住址在东莞市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例,比去年同期减少18.98%。截至10月31日,全市累计报告现住址在东莞市的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例,累计报告死亡例。
感染者以青壮年居多
据市卫生健康局介绍,东莞的艾滋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部分人群,例如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的感染率较高。传播模式以性传播为主,普通人群受累风险有所增加。感染者以青壮年居多,50岁以上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增高。非户籍人口、男性比例高。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身体受到病毒的侵袭,饱受疾病的折磨,心理还需要承受社会一定程度的歧视和不接纳,以及对疾病的恐惧等不良情绪,他们迫切需要社会的关怀与支持。”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隔离观察、交通管制、药品快递运输受阻等原因,不少艾滋病病例面临着抗病毒治疗药物中断的困境。东莞在保障异地滞留艾滋病病例免费领取抗病毒治疗药品的同时,还特别启动了“紧急支援艾友寄药”服务项目,共为人次提供了免费寄药服务,解决了他们的缺药、断药等实际困难,保障了抗病毒治疗质量,真正从艾滋病病例的需求出发,为他们送上了关爱和支持。
有数据显示,通过加大检测力度、启动“一站式”服务工作等方面的努力,近年来东莞市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抗病毒治疗人数不断增加,从年的人上升到年的人;治疗成功率也一直维持在90%以上,年的治疗成功率达到98.7%。
性传播防控难度加大
有关负责人直言,由于艾滋病的传播与诸多社会问题交织,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进一步增强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导致性传播的防控难度加大。特别是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艾滋病防治面临新的挑战。
市卫生健康局提醒称,艾滋病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蚊虫叮咬和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检测是明确自身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措施。市、镇两级疾控中心均开设了艾滋病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免费且保密的艾滋病咨询与检测。”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冯小静
审签
吴瑕
实习生
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