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bdfzkyy.com/在东莞,级昭通籍学生胡欣顺利找到工作;在昭通,本地人付仁宏在滇粤产业园内管理30多人的生产线;在东莞和昭通,岳凤荣将东莞资源带回昭通创业建厂……
辍学少年走向技能之路,农村居民转型产业工人,本土精英回流家乡,从年东莞结对帮扶云南省昭通市6县以来,东莞昭通劳务协作呈现新趋势。
以往昭通向东莞单向输出劳动力的局面开始改变。如今,除了昭通人到东莞打工外,东莞还帮助昭通培育管理人才、业务人才、技能人才。
自年推行职业教育帮扶开始,作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招生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帮扶项目,四年来东莞共培养昭通籍学生人。这项工程也为正在探索的“劳务输出+村企结对+人才培育+精英回流”昭莞双向就业创业新机制打下基础。
南方日报记者李玲玉龚名扬
“穷孩子”进城
技能见识双提升
“虽身处异乡却犹如在故土,这里丰富的专业课程和课外活动,让我可以专注学习,提升自我”,今年9月8日,来自镇雄县的级优秀学生代表徐红志在东莞市中德技工学校第四届“镇雄扶贫班”开班仪式上发表感言。
校园之外,徐红志的老乡鲁绍森在车间查看生产线工作是否正常,赵建梅正在早教中心与小朋友做游戏,申建华则在数控CNC铣床前调试机器——他们都是级首届“镇雄扶贫班”的毕业生。
“从年至今,我们中德技工学校接收的镇雄贫困学生接近人,镇雄孩子在我校流失率不到百分之五,这是个令人喜悦的数据”,新中德教育集团董事长王国霞说。
除了东莞市中德技工学校外,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东莞技师学院等东莞优质职业技术学校,从年开始就迎来一批又一批云南昭通籍学生就读。
从年至年,东莞投入专项职业教育资金总额.77万元,累计招收昭通籍学生人。数据显示,这是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招生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帮扶项目。
每年昭通大约新增初中毕业生9万余人,但有一半左右无法升学,多数流入社会,容易产生新的贫困和贫困的代际传播。
“当时觉得不读书没所谓,现在想想错得离谱!”年,来自昭通镇雄的胡欣成为首届东莞市中德技工学校镇雄班的一员,在来东莞前,他刚从高三辍学,在外面打工,用胡欣自己的话来说那段时间就是“混日子”。
过了一段无所事事的日子,胡欣家人听到了东莞到镇雄招生的消息,一家人商量后,他坐上了前往东莞的列车,去学习一门技术。
“一个新的世界开启了!在老家比较落后,没有见识,自己想干嘛就干嘛,很自大,现在有了清晰的计划。”在东莞生活三年后,胡欣说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首批学生的开课,一系列的帮扶政策紧随其后。
“在专业方面,我们根据往年昭通籍学生报读情况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先选择冠名班专业、就业质量高待遇好的专业给昭通籍学生报读”,东莞市技师学院招生处处长文永新表示。
在上学的费用方面,来东莞就读的昭通学生均实行免费入读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元/年的中职国家助学金。东莞还免除了昭通学生的住宿费和书本费,按每生每年元的标准给予交通等生活补助。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数据显示,从年至年,东莞共减免了昭通学生学费、住宿费万元,为昭通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万元,发放交通生活补助经费万元。
很多深山里的孩子只要碰到机会就会发光,而东莞则为他们提供了机会。
年9月,来自昭通彝良县的杨义明入读东莞市轻工业学校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二人组攻破了世界技能大赛中的大木工三维空间建模技术,为学校节省了20多万元教研经费。
同样在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来自昭通威信县的吴云清于年5月,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赛项,在与全国支队伍同台竞技后,以第15名的成绩荣获该项目的国家二等奖。
携技能毕业
增强昭通人才储备
汽车营销专业的潘秀春,在东莞市润辉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电商部工作;模具专业的周开平,在广东省欧特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担任技术部设计师助理;学习模具制造技术的王进良,在东莞市星杰真空热处理有限公司提前转正。
从今年7月份开始,首批的多位昭通学生开始陆续走上岗位。
据了解,届昭通籍毕业生共有人,升学就业率99.08%。共有名学生初步落实了就业岗位,人在东莞就业,占60.2%。落实就业岗位学生的薪酬基本在元以上。
“穷孩子”蝶变为“富技工”,理论转化为现实,有效隔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从年的第一届毕业生到如今的第四届,技术教育所承载的并不仅是技能,更重要的是赋予他们规划自己未来的能力。
“三年多,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没有一技之长很难立足,现在真正意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不能混日子,世界这么大,总要去看看的”,如今在东莞企业工作的胡欣说。
不满足于各类技能荣誉的吴云清,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圆梦大学,目前考入了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升读大专。
职业教育帮扶的脱贫成效,也为东莞与昭通后续的深度合作铺设了道路。
据东西部扶贫协作第五工作组东莞派驻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推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与昭通职教中心合作共建,积极构建具有昭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提升昭通职业教育水平的同时,为东莞产业升级输送更多优秀技工人才,实现昭通、东莞共赢发展。
东莞职业教育帮扶的魅力,在第一届毕业生就业后开始显现。
东莞与昭通携手推动中职教育的方式,阻断了昭通当地长期以来贫困代际传播的趋势,同时也为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东莞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
但东莞帮扶的决心不止与此。培养本地有潜力的劳动者从普通工人向管理层发展、鼓励产业带头人以先富经验带领全村致富、制定相关优惠创业投资政策引导昭通籍优秀人才回乡创业,都是东莞昭通两地劳务协作机制努力的方向。
昭阳区滇粤产业园里,易地搬迁安置点村民向管理者蝶变的故事已经在上演。
按模、压边、合缝,在滇粤产业园内,云南华坚鞋业有限公司的加工流水线上,一双双皮鞋正在工人们手中慢慢成形。
“你先做这个,一定要按码作业,要不然会混。”“这个地方一定要压紧点啊。”……小组组长付仁宏时而向工人解释制作注意点,时而在过道里巡查整个生产过程。
年,付仁宏在一家儿童服装厂倒闭后来到华坚,从一名流水线到小组组长她只用了半年的时间。
“可能因为之前有经验,上手比较快,现在就负责管理这条生产线,主要就是合理安排不同的工序,让大家高效配合完成各个步骤”,付仁宏指着身后的流水线说。
在华坚,目前有许多流水线小组长都是从当地生产能手里面选出来,一般情况,每人负责管理30多位工人的流水线。新产品生产之前,会让小组组长进行试做,在了解细节和难点后再推广至整个流水线。
“在这里工作不仅离家近,还可以学到技术,积累管理经验,之后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可以发展到公司的中层管理岗”,付仁宏笑着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里昭通籍人员正在走向更高岗位,而在公里之外的镇雄,精英人才开始回流,更多在外闯荡的昭通人将东莞资源带回家乡。
精英回乡
东莞经验在昭通“发芽”
新平整的黄土地,已经打下地基,不久后将建成现代化光学玻璃工厂。四周青山环绕,白云飘。远处,镇雄县城的楼房鳞次栉比。看着眼前的场景,过去20多年的创业经历,在岳凤荣脑海中一一浮现。
岳凤荣和丈夫是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林口乡人。年,19岁的岳凤荣来到东莞长安镇,进入一家外资数码相机公司打工。
当时,岳凤荣高中未毕业。在外资工厂,她接受了系统的培训,包括专业技术、管理知识、日语培训等。岳凤荣勤奋好学,逐步从一个操作工成长为公司的技术员和储备干部。
4年,岳凤荣和丈夫开始创业,成立了东莞市豪亿光电有限公司。公司逐步发展壮大,去年产值近万元。在事业有成的同时,有一个牵挂,一直梗在岳凤荣心里。
岳凤荣说:“我们是贫苦大山里出来的,深知山区贫困人口生活的不易。有一次我回家乡,看到亲戚的几个孩子没有父母照看,胡乱地趴在地上,非常心酸。如果我们能回乡创业,让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与此同时,镇雄县委常委、副县长、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伟华正在寻找镇雄县在东莞的老板,引导他们回乡创业。在联系到岳凤荣之后,短短两个月,张伟华3次到岳凤荣的公司拜访,鼓励岳凤荣回乡投资。
今年,岳凤荣在镇雄投资万元,建设新工厂。在为工厂起名字时,岳凤荣很是花了些心思。她说:“过去叫豪亿光电,寓意做豪情万状的亿万富翁。回家乡后,我们把公司名字改为民心光电,寓意帮扶民众,不忘本心。”
作为首批从东莞回乡创业的镇雄人,岳凤荣受到了镇雄的多方面优待:项目可以边建边批,将建设周期缩短半年以上;县政府成立专班,对接服务,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岳凤荣只需签个字,其他均由服务专班代办。
今年8月,工地的电线被挖断了。夜里11时,岳凤荣向张伟华发短信求助,张伟华连夜协调,次日上午11时电线就全线抢通。
岳凤荣也将东莞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带回镇雄。在进行厂区规划时,征求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按东莞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建设污水处理池等环保设施;民心光电建成后,将最多吸纳人就业,月薪最高0多元;引入东莞企业的员工培养机制,让更多员工能像自己一样,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如今,越来越多在东莞创业的镇雄人回到山区,反哺家乡。
镇雄县一座地下车库里,新成立的云南讯立通电子有限公司车间十分忙碌。员工们熟练地操作脱皮焊接机器、注塑机、测试机,生产数据线。
讯立通负责人孙健是镇雄人。早年,孙健到东莞打工,从工地工人做起,逐步积累资金和技术。年,他和兄弟成立电子企业,并发展到年产值万元。
孙健回忆:“过去,我们家庭也非常贫困。自己走出大山,脱贫致富后,总想为家乡的贫困乡亲们做点事。”
今年4月,讯立通项目签约,5月3日就开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盘活一个地下车库,优先保障公司正常生产和培养产业工人。孙健说:“虽然云南的物流成本高,但厂房租金、电费、劳动力等要素更便宜,市场空间非常广阔。我们将在东莞保留研发销售中心,将镇雄发展为主要生产基地,扎根镇雄再创业!”
■数读
年至年,东莞投入专项职业教育资金总额.77万元,累计招收昭通籍学生人(年计划招收人,实际招收人;年计划招收人,实际招收人;年计划招收人,实际招收人;年计划招收人,实际招收人)。
年至年,东莞减免了昭通学生学费、住宿费万元,为昭通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万元,发放交通生活补助经费万元。
届昭通籍在东莞职业技术类学校学习的毕业生共有人,升学就业率99.08%。共有名学生初步落实了就业岗位,人在东莞就业,占60.2%。落实就业岗位学生的薪酬基本在元以上。
从年开始,东莞在昭通6个对口县区安排了4-7个镇街的人力资源部门结对,帮助昭通在东莞建立9个劳务服务站,推动东莞对口昭通六个县区贫困劳动力人到广东就业,转移贫困劳动力人到东部其他地区就业,新增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人。
■见证
级镇雄班毕业生申建华:
三年时间改变自己
“可真热!”跳下车,申建华赶紧深吸一口气,这是他对东莞的第一印象。年9月,来自昭通镇雄县的申建华踏上载满当地学生的大巴车前往东莞市中德技工学校,参加完军训之后,申建华在内的名学生将成为第一届“中德镇雄班”的学生。
时隔三年,第一届“中德镇雄班”的学生们都已走出校园。如今,名学生中除了2人分别考上昆明和北京的大专院校继续深造之外,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稳定工作。
“从来没有去过这么好的地方,突然间大开眼界,有点被大城市‘迷惑’了”,初次来到东莞,中德镇雄班17级模具专业的申建华调侃说,以前他自己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老家县城。
三年前申建华因为家庭原因,选择来东莞市中德技工学校学一门技艺,早点为家里分担经济压力。三年后,申建华顺利从东莞市中德技工学校顺利毕业,并利用课余时间考取了大专的文凭,如今他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起了操作员的工作。
“我最喜欢《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孙少平到原西县读高中的情节跟我刚开始很像,都有点自卑,但是现在我完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提及自己的变化,申建华说。
每天早起看书提升,晚上到10点准时睡觉,在老家通宵追剧的习惯逐渐被读书学习替代。
“在老家没有这种机会,来到这里一下子让我觉得我喜欢什么就可以去学习什么”,申建华解释道,在昭通时只知道学生要学习课本,但读书、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本没有机会。
每到周末和寒暑假,申建华会和几位镇雄来的老乡同学一起去电子厂兼职,看到自己用劳动换来的工资,申建华第一次觉得自己有了独立的能力,逐步建立的自信,也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增强。
“如果我没有来这里,我可能高中都读不完,到处闯荡,出来也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回想起当年的决定,申建华对他自己的现状很满意。
“接下来,我要提升自己的技术,同时再考一个本科,未来两三年我希望在东莞模具方面有所发展”,申建华规划着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