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更好姿态更高质量迈过万亿大关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_zx/wj5g7c3/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在东莞市委十四届十四次全会上,东莞提出争取以更好的姿态、更好的成绩,高质量迈过万亿元大关。

围绕产业“立新柱”、发展“拓空间”、创新提能级、产城人共荣等工作重点,东莞进一步明确了GDP冲刺万亿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南方日报记者吴擒虎欧雅琴郭文君陈启亮

策划:靳延明统筹:吴擒虎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立新柱”

一个仅仅成立两年多的企业,就已实现销售额从万到多万元的两连跳,今年将冲刺万元销售额;已提交超过50件专利,授权25件;获得中国激光行业“奥斯卡奖”——红光奖中的激光加工系统创新贡献奖。这家企业就是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广东镭泰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头发丝的宽度约为微米,而我们的精细激光打标技术可以实现每次打孔宽度为2—3微米,激光切割技术可以实现1微米为单位的精细程度。”镭泰激光董事长肖磊表示,这一系列企业核心技术在晶振片等电子零件领域有广泛应用。

如今在东莞,越来越多的科创型企业像镭泰激光一样,专注于某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现科技造富。

今年,东莞将打造新动能作为市政府“一号文”,推出60平方公里土地,高标准规划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在东莞市委十四届十四次全会上,东莞进一步提出,要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作为产业立新柱的“一号工程”,GDP过万亿之后,必须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来支撑未来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8亿元,总产值接近万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达亿元;在新材料产业领域,拥有全球第四台、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东莞形成总规模接近千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方面,东阳光、众生药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发挥着有力的支撑作用;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东莞拥有相关企业多家;在数字产业方面,东莞18万家工业企业每年数字化、信息化方面的支出接近亿元。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承载着东莞GDP突破万亿和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梦想。目前,东莞七大专业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的基本框架、底层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关键是要推动基地建设走深走实,牵引龙头项目和领军人才加快推进。

具体而言,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将牵头建设“七个一”工作机制,即一名市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一份产业规划、一套支持政策、一张招商地图、一项配套基金、一项督查机制,完善统计监测和工作考核制度。各牵头市领导将强化工作统筹,高位高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市镇合力,抢占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价值链中高端领域,力争迅速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龙头性项目,尽快形成氛围和气候。

东莞提出量化的工作目标:争取9月底前完成第二批政策起草,设立不少于3只子基金并在年内开展若干项目投资,全年引进5个以上投资超30亿元产业项目和一批“专精特新”项目。

全力为先进制造业“拓空间”

迈入“十四五”新时期,东莞这个昔日的“世界工厂”向先进制造业之都的升级再造,需要进一步破解土地瓶颈,通过全方位做好空间优化与拓展,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机遇。

多年来,东莞“市镇村组”四轮驱动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土地利用零碎化、低效化的现状。目前,全市约平方千米的工业用地零散分布于超过2万个地块,面积小于5公顷的地块占比超90%。其中,70%的村级工业园在亩以下,60%的镇拿不出亩以上的土地承载新增的产业项目。

“开展‘拓空间’工作以来,我们改变了以往以单个项目为导向的做法,立足实现城市发展供给支撑,把土地先收储回来,建立全市‘一盘棋’引导收储落图落地,形成‘收管用’良性循环机制,希望达到一有项目就可以马上落地的目标。”市拓空间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去年以来,东莞在全市统筹60平方公里土地,大手笔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谋划一批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筑支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塘厦镇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内的凤凰科技产业园,计划总投资45亿元的顺络新型电子元件及精密陶瓷项目1期两栋厂房、宿舍已基本达成竣工条件,预计厂房设备将于8月进场调试。

顺络新型电子元件及精密陶瓷项目的快速推进,源自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中始终抓牢土地整备工作这个牛鼻子,规划20平方公里用地,力争在今年内完成凤凰岗亩土地统筹。

开发强度已逼近城市发展容量的上限,东莞还打响了一场向存量要增量、要效益的“工改工”大会战。

在光达制造·寮步智慧谷项目,正在建设中的三期6公顷“工改工”地块工地上一片忙碌,一栋栋高层厂房正在拔地而起。改造前,这里是一片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旧厂房,进驻的都是“小散乱弱”企业。改造后,项目将导入高新智造及5G企业进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寮步智慧谷运营经理邱远辉介绍,项目通过“工改工”统筹整合土地资源,重新设计层高和承重,推动先进制造“工业上楼”,年产值将从万元提高到6.26亿元,税收从原来30万至40万元提高至多万元。

上述市拓空间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今年东莞将筛选一批重点优质项目特别是连片“工改工”项目,纳入城市更新“头雁计划”,率先打造10个千亩以上产城融合示范片区,并明确落实“工改工”占比管控和产业、居商联动实施政策,以居商反哺产业。同时,东莞还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作为片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辐射带动周边5—10公里范围内的村镇工业园获取新的发展动能,成为集产、居、研、服多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空间载体。

“创新+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位于松山湖的广东先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细胞技术研发、生产、存储、临床应用推广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企业。从年注册成立算起,不到两年时间,先康达生物便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免疫细胞治疗是通过重新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或通过基因修饰后,能实现精准杀死癌细胞的效果。”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谢海涛介绍。

像先康达生物一样,众多东莞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今年来,东莞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成效更加显现。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持续深化,先进阿秒激光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及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设有序推进,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1+N”扶持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亿元引导基金正式设立,实现签约投资亿元。

东莞市委全会提出,要持续加快松山湖科学城建设,落实与中科院的全面战略合作。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进光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争取中科院更多重大科技成果在东莞落地转化。要强化科技与产业连接的关键一步,加快出台配套政策,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整合优化社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推动示范优质投行资本登陆东莞,加快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推动前沿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创新强不强,关键在企业。东莞提出,要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建立健全优质企业甄别发现和培训机制,精准扶持优质企业,支持并留住他们在东莞创新发展,不断做优做强。

让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

7月28日,“莞家”系列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市民服务中心举行。一张轻薄的市民卡,集齐了医疗、金融、交通等诸多功能,就像一把钥匙,敲开了“一卡通用、一码通城”的城市智慧生活大门,日益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东莞,无疑是一座充满活力、人居幸福感高、产业发展无限的城市。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